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正文
【学术讲座】唐润华教授首谈国际传播的“效果困境”

作者: 时间:2022-08-14 浏览:

10月24日下午,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共同主办的“战略传播系列讲座”第104讲——国际传播的“效果困境”开讲。主讲嘉宾为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唐润华教授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陈薇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唐润华教授结合国际传播的现状引出了“效果困境”这个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传播的历程和效果进行了梳理。自2008年以来,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热潮。十余年来,在加强传播终端建设、加强海外分支机构建设、加快本土化进程、拓展合作传播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但国际传播的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唐润华教授认为,国际传播效果包括三个层次,即抵达、接收和接受,这其中受到传播主体实力、传播主体公信力、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以及可信性、对象国的政策、受众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国际政治理论的视角来看,国际传播的效果与国家间信任密切相关,而安全困境、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对他国的认知固化共同加剧了国家间的不信任,从而使得国际传播的“效果困境”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在谈到如何才能使国际传播“效果困境”的影响最小化时,唐润华教授认为这不仅仅是国际传播本身的问题,必须走出“传播决定论”的观念误区,在对于国家形象、软实力和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的认识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遵循新闻传播基本规律。在宏观战略层面,要把握好国际传播的整体性,调整国际传播的力量布局和资源投放,明确不同主体的职能分工,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提高所有机构(尤其是党政机构)和个人的国际传播素养;在操作策略方面,要注重国际传播的差异化,对于不同的传播主体、传播形态、传播对象,要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包括不同的传播目标、内容、渠道和方式等,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也不能缺位、错位和越位。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学生认真聆听了这一讲座。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徐明华教授、徐迪老师以及湖北文理学院的姜小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的周宏刚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张铁云老师也参加了此次讲座。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56249

邮箱:lbdncs@hust.edu.cn

邮编:430074

网站总访问量:

© Copyright 2015 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