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正文
【学术讲座】国家形象:理论、方法与路径

作者: 时间:2022-08-14 浏览:

2020年10月25日下午,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的“战略传播系列讲座”第105讲——“国家形象:理论、方法与路径”在东六楼302开讲,主讲嘉宾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隋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涛甫,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毓强教授。讲座由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唐海江教授与30余位师生代表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昆院长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与感谢,他表示,在上午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丛书”首发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主流媒体的百年传播研究”开题论证会上,课题组成员收获满满。万里长征刚走完第一步,以后还要加倍努力,而此次讲座就是为下一步的工作夯实基础。


随后,张涛甫教授高度赞扬了张昆教授团队的课题论证内容,并强调了两点,一是要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提炼出中国形象在一百年间“变”与“不变”的关系;二是要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分析媒体在国家形象建构中扮演的角色。张涛甫教授认为,主流媒体的信息选择机制、价值过滤机制是影响公众对国家形象感知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结构不同,媒体的意识形态结构也不同,这些都是在后续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张举玺教授就“百年中国国家形象”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从“历史”与“共识”的角度,梳理了自抗战时期到建国以后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报道基调的变迁。同时,围绕国家形象的“他塑”问题,张举玺教授从“今日俄罗斯”的案例出发,阐明了在国际传播中建立国家自身话语渠道的重要性。


隋岩教授充分肯定了课题的实际意义与社会价值,他认为,国家形象不仅影响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团体与团体间、个人与个人间的关系。隋岩教授围绕“传播的选择性”“传播的有效性”和“巧传播”这三组概念,对国家形象的“自塑”与“他塑”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并期待课题组在后续的工作中产出具有理论原创性、实践指导性的高水平成果。


张毓强教授从“国家形象”的基本概念出发,分享了对国家形象研究的几点体会。其一,国家形象研究应回到物质性,从承载形象实体的物质性视角进行思考;其二,国家形象应以清晰的自我认知为起点,由此形成稳定的叙事话语;其三,话语权意味着国家或民族具备独立和稳定的知识生产,这需要以思维、逻辑与知识的建构为根基;其四,随着国家主体性的增强,我国对外传播的话语姿态也在不断转变,而当前中国进入世界的姿态可以概括为“对话不对立,友好不讨好,亲和不迎合”


张昆教授就专家们的观点进一步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张昆教授援引全球多家民意调查的结果,认为在现实层面,国外公众很少关注中国的媒体,他们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渠道仍然以本国的主流媒体为主,因此,如何在“造船出海”的同时也能“借船出海”,推动建立多层次、多面向、多维度的战略传播体系,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尤为重要


讲座最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师生与专家们就国家形象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张明新院长对专家们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56249

邮箱:lbdncs@hust.edu.cn

邮编:430074

网站总访问量:

© Copyright 2015 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