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作者: 时间:2022-10-13 浏览:次
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国际传播的特点》。目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兴国家崛起,大国博弈加剧,反全球化浪潮抬头,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国际舆论格局的变化,使国际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我归纳成四个方面。
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国际竞争焦点
传播主体协同联动形成舆论强势
近年来,在国际传播方面,西方国家普遍增强了传播主体的协同意识,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美国国家战略传播体系的建立。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政府围绕领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开始全面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在信息传播方面,重点强化内外传播的系统集成,建立起由总统负责、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外交、国防、军队、媒体和情报机构组成的联动工作机制。
在战略传播运作中,美国政府会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特点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首先,美国既有由政府主导的、以公开面目出现的“白色”宣传,也有由军方和情报部门主导的“黑色”宣传和“灰色”宣传。其中的“黑色”与“灰色”宣传带有隐蔽性的特点,据信息透露,在中央情报局从事的所有隐蔽活动中,40%是隐蔽性的对外政治宣传活动,其经费远远大于其他公开机构的费用。这类宣传活动的效果在此前的中东、北非动乱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颜色革命”中有所显现。其次,美国的舆论口径比较灵活,有政府口径、民间口径和智库口径,三者之间彼此呼应,相互配合,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再次,美国政府不仅重视传统媒体在舆论战中的作用,还常常利用新媒体手段攻击政敌,二者形成了很好的配合,近年更是将新媒体手段(或网络打击)运用到极致。早在奥巴马当政时期,美国就提出“新媒体外交”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巧实力”纳入“21世纪治国方略”中。在此方略下,美国大力启用新媒体专家,负责社交媒体的组织策划和领导工作,并与政治、军事行动巧妙配合。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被称为“推特革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新媒体平台也大受青睐。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9日报道,美国白宫于今年3月举行了一场视频会议,邀请了约30名年轻网红,其粉丝数量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此次会议由白宫发言人普萨基主持、多名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列席。其间,美国官员简述了乌克兰局势近况,以及美国对乌和对俄的相关政策。白宫数字策略总监弗莱厄蒂直言,这场会议是为了确保网红群体能够通过权威渠道获得最新资讯,是向美国公众传递信息“至关重要的途径”。正因为美国的国家战略传播体现了“协同作战”的优势,在舆斗争的背景下效果尤其显著。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5.31讲话中特别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新媒体的发展加速舆论格局变化
传统媒体时代,国际舆论格局基本上处于固化状态:西方几大通讯社和电视台决定着国际讯息的内容与流向,引导着广大受众对于国际问题和事件的认知与判断。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前总统齐奥塞斯库被自己的国民逮捕,随即被枪决的事件,就与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舆论运作有关。为了达到瓦解罗马尼亚政权的目的,西方媒体提前占据舆论高地,不断放大罗马尼亚的内部问题,抢先揭丑、曝光,制造谣言,最终激起民愤,一发而不可收。这种信息、舆论的操弄手段,在后来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中也曾使用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Facebook、YouTube、Twitter、Tik Tok、微博、微信等全球性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公民个人获得了自主发布信息、发表言论的渠道与平台,由此形成“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舆论生成机制。其中,新媒体的作用更加突出,网民个人只要在场、知情,就可以将事件的过程和细节迅速披露出来;网民信息的相互补充,更有助于追溯事件原委,还原事实真相。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垄断格局,使单向传播和单方面的舆论操弄不再奏效。例如美国在世纪之交发起的几次军事行动中(1991年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1999年对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均采取舆论先行的策略——通过政治动员在世界范围内制造同意,形成舆论一边倒的态势;虽有反对声音却很微弱,难以得到广泛传播。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驻北约代表朱利安·史密斯曾表示,美国要求所有国家明确对俄乌战争的立场,不允许中立,以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制裁俄罗斯。这一次,美国并未得到期待中的结果——不仅有国家公开表示支持俄罗斯或表示中立,没有选边站队国家的网民也出现了支持俄罗斯的声音,例如大量印度网民、学者、外交官在推特上发声,支持俄罗斯,批评美国。此事虽然令美国不满,却是无法改变的现状。
总之,新媒体的出现,为不同观点的表达与互动提供了多种渠道,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不均衡、不透明的状态,使舆论一边倒的格局不复存在。目前,中国的5G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2月底,我国已初步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累计建设5G基站79.2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2.6亿。而5G等新技术将为国际传播带来全新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分发方式,并支持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下一代应用与服务。这必将在技术应用上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开创新局面。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56249
邮箱:lbdncs@hust.edu.cn
邮编:430074
网站总访问量:
© Copyright 2015 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