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会议资讯 - 正文
【会议撷粹】程曼丽 | 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国际传播的特点

作者: 时间:2022-10-13 浏览:

8月24日,“第九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共同主办。近期,我们将陆续推送“第九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专家学者的发言内容。今天推送的是程曼丽教授的发言,欢迎关注!              
    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国际传播的特点    
 




程曼丽: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本文系程曼丽教授在“第九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的发言实录。  


     

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国际传播的特点》。目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兴国家崛起,大国博弈加剧,反全球化浪潮抬头,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国际舆论格局的变化,使国际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我归纳成四个方面。


新兴国家在国际传播中崛起      
     

     
发展中国家在探索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从未放弃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呼吁和努力。随着一大批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相应建立起区域内的信息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还着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出现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机构,成为国际舆论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例如,1996年开播的半岛电视台,是一家立足阿拉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媒体。因为它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来的与西方媒体不同的视角和理念,逐渐成为阿拉伯世界乃至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电视媒体,被称为“海湾的CNN”。2005年7月开播的南方电视台,是由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倡议开办的,办台宗旨是以拉美人自己的视角向民众传播新闻,促进和巩固区域一体化进程,并作为反对全球化霸权中意识形态斗争的武器。时至今日,南方电视台仍然是拉美重要的国际传播媒体。2005年12月开播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ussia Today ,缩写RT)是俄罗斯第一家国际新闻频道,其创建的初衷是向世界展现一个“没有偏见的俄罗斯国家形象”,并且用俄罗斯的观点报道全球新闻。RT一开始就把BBC、CNN等西方主流电视台作为竞争对手,试图打破其垄断地位。如今,RT已经跻身国际大媒体的行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多语种电视新闻网(此次俄乌冲突一开始,美西方国家就把RT打哑,也从反面说明了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2009年,为了改变国际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中国开始启动重点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经过若干年建设,重点媒体的海外站点数量及覆盖范围大幅度增加,新闻信息的生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                  
      上述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信息传播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舆论突围,形成自己的话语优势。由此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开始发出更多的声音,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舆论场上仍然处于弱势,但是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它的作用与影响不可低估。            
     

     

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国际竞争焦点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矛盾交替出现,不断升级,对全球化和多边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全球化曾经的主导者一方面急于“退群”,同时又极力遏制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话语权的提升,由此形成二者之间日趋激烈的博弈——发达国家希望通过维护原有的旧规则,以及制定新规则,继续巩固于己有益的话语体系;新兴发展中国家力求通过对旧规则的改造并倡导新规则,建立有助于扩大自身话语权的、更加公平合理的话语体系。话语权的争夺由此成为新时期国际竞争的焦点。      
在此过程中,新兴发展中国家不畏阻挠,逆势而上,在争取话语权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例如2015年12月18日,美国国会在拖延多年后终于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持续推动的结果。      
近年来,新兴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主办或参与国际会议,通过媒体合作、智库合作,及时发出理性的声音,以改变既有治理体系中不均衡、不合理的部分;新兴发展中国家还在数字经济、互联网规则、5G、AI、大数据安全、电子商务、区块链、数字货币、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加快技术标准及规则的开发与制定,促使其上升为全球治理规则,以此作为扩大话语权的抓手。2000年9月8日,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就显示了我国对于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数据安全等问题的责任担当与贡献。当然,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其话语霸权不会轻易被撼动,新兴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话语权争夺也必将经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传播主体协同联动形成舆论强势


年来,在国际传播方面,西方国家普遍增强了传播主体的协同意识,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美国国家战略传播体系的建立。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政府围绕领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开始全面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在信息传播方面,重点强化内外传播的系统集成,建立起由总统负责、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外交、国防、军队、媒体和情报机构组成的联动工作机制。

在战略传播运作中,美国政府会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特点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首先,美国既有由政府主导的、以公开面目出现的“白色”宣传,也有由军方和情报部门主导的“黑色”宣传和“灰色”宣传。其中的“黑色”与“灰色”宣传带有隐蔽性的特点,据信息透露,在中央情报局从事的所有隐蔽活动中,40%是隐蔽性的对外政治宣传活动,其经费远远大于其他公开机构的费用。这类宣传活动的效果在此前的中东、北非动乱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颜色革命”中有所显现。其次,美国的舆论口径比较灵活,有政府口径、民间口径和智库口径,三者之间彼此呼应,相互配合,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再次,美国政府不仅重视传统媒体在舆论战中的作用,还常常利用新媒体手段攻击政敌,二者形成了很好的配合,近年更是将新媒体手段(或网络打击)运用到极致。早在奥巴马当政时期,美国就提出“新媒体外交”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巧实力”纳入“21世纪治国方略”中。在此方略下,美国大力启用新媒体专家,负责社交媒体的组织策划和领导工作,并与政治、军事行动巧妙配合。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被称为“推特革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新媒体平台也大受青睐。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9日报道,美国白宫于今年3月举行了一场视频会议,邀请了约30名年轻网红,其粉丝数量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此次会议由白宫发言人普萨基主持、多名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列席。其间,美国官员简述了乌克兰局势近况,以及美国对乌和对俄的相关政策。白宫数字策略总监弗莱厄蒂直言,这场会议是为了确保网红群体能够通过权威渠道获得最新资讯,是向美国公众传递信息“至关重要的途径”。正因为美国的国家战略传播体现了“协同作战”的优势,在舆斗争的背景下效果尤其显著。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5.31讲话中特别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新媒体的发展加速舆论格局变化


传统媒体时代,国际舆论格局基本上处于固化状态:西方几大通讯社和电视台决定着国际讯息的内容与流向,引导着广大受众对于国际问题和事件的认知与判断。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前总统齐奥塞斯库被自己的国民逮捕,随即被枪决的事件,就与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舆论运作有关。为了达到瓦解罗马尼亚政权的目的,西方媒体提前占据舆论高地,不断放大罗马尼亚的内部问题,抢先揭丑、曝光,制造谣言,最终激起民愤,一发而不可收。这种信息、舆论的操弄手段,在后来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中也曾使用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Facebook、YouTube、Twitter、Tik Tok、微博、微信等全球性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公民个人获得了自主发布信息、发表言论的渠道与平台,由此形成“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舆论生成机制。其中,新媒体的作用更加突出,网民个人只要在场、知情,就可以将事件的过程和细节迅速披露出来;网民信息的相互补充,更有助于追溯事件原委,还原事实真相。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垄断格局,使单向传播和单方面的舆论操弄不再奏效。例如美国在世纪之交发起的几次军事行动中(1991年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1999年对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均采取舆论先行的策略——通过政治动员在世界范围内制造同意,形成舆论一边倒的态势;虽有反对声音却很微弱,难以得到广泛传播。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驻北约代表朱利安·史密斯曾表示,美国要求所有国家明确对俄乌战争的立场,不允许中立,以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制裁俄罗斯。这一次,美国并未得到期待中的结果——不仅有国家公开表示支持俄罗斯或表示中立,没有选边站队国家的网民也出现了支持俄罗斯的声音,例如大量印度网民、学者、外交官在推特上发声,支持俄罗斯,批评美国。此事虽然令美国不满,却是无法改变的现状。

总之,新媒体的出现,为不同观点的表达与互动提供了多种渠道,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不均衡、不透明的状态,使舆论一边倒的格局不复存在。目前,中国的5G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2月底,我国已初步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累计建设5G基站79.2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2.6亿。而5G等新技术将为国际传播带来全新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分发方式,并支持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下一代应用与服务。这必将在技术应用上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开创新局面。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56249

邮箱:lbdncs@hust.edu.cn

邮编:430074

网站总访问量:

© Copyright 2015 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