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于12月28日在广西大学隆重举行。论坛以“民心相通、‘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广西大学东盟传播与中国-东盟区域传播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学生代表汇聚南宁,就“一带一路”议题、国家传播战略及其相关议题共享前沿智慧。
在开幕式上,广西大学副校长冯家勋教授对到访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他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不仅能深化“民心相通、‘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方位、系统化研究,而且能在学理层面构建国家传播战略领域的概念体系,夯实理论基础,规范价值诉求。
随后,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教授致辞。他指出,只有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世界胸怀以及民族自信,才可以更好地践行国家传播战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话语权、影响力、引导力,贡献学者的智慧和力量,是各位专家、学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工作。张昆阐述了他对我国传播战略的愿景:一是要建设强大的媒体,二是要借助强大的媒体影响彰显国家形象,三是要帮助国家在国际社会、在全球舞台上占领道义的高地,引领远者来、来者安。
最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致辞。他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国家形象传播相关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当下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开幕式上,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主编、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9)》举行了首发式。冯家勋、郑保卫、尹韵公、唐润华、荆学民、姜飞、于运全、刘卫东、张昆、张明新共同为蓝皮书揭幕。
开幕式结束后,专家学者们围绕“民心相通、‘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了两场“干货满满”的主题报告。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分别担任了上下两场报告的主持人和评议人。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原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以《百年未有之变局的传媒思考》为题,分享了他对我国百年未有之变局的认识。他认为,目前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是施行国家传播战略的宏大背景,也决定了国家传播战略实施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尹教授进而围绕国家传播战略必须服从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进行了具体阐述。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教授分享了题为《基于特殊性的“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策略调整》的主旨演讲。唐教授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和话语方式三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策略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在题为《政治传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的发言中,系统梳理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从中透视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的匹配性。
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以《利益与价值共振:国际舆论新变局中的“一带一路”》为题,分享了他在“一带一路”议题背景下对国家传播战略的三点思考:一是科学规划“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战略布局;二是创新融合传播理念,实现利益与价值共振;三是夯实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天津师范大学战略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刘卫东教授发表了《中美战略文化布局与传播策略》主题发言。他认为,未来20年美国的战略文化布局主要体现在五大战场:贸易战、金融战、文化战、科技战和军事战,并从经贸领域、金融领域、政治领域阐述了当代中国战略文化布局和传播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教授针对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即将推出的寰球民意调查,发表了题为《关于寰球民意指数的思考》的演讲。张昆教授为大家细致地讲解了“为什么要进行全球民调”“寰球民意的需求”“如何实施民调”以及“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等内容,他指出,“寰球民调具有敏感性、学术性、政治性、重要性和持续性。在全球背景下,科学的寰球民调对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合作,增强国家行为体的可预测性,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面临哪些国际传播视角下的“百年未有之局”》的演讲。姜教授从百年传播技术的变局、百年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局、百年中国国际传播的变局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并指出,人、数据、文化博弈、大传播格局以及多极化文化传播的生成机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新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钟新以《关系建构:新公共外交模式与路径》为题,以公共外交的重要目标人群——新闻记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享了她有关公共外交中“关系建构”议题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副院长、媒体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薛可教授围绕《“一带一路”上讲好中国故事》主题,从为什么要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层面,畅谈了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对策建议。
海南大学教授、海南文韬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毕研韬以《跨文明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题,分别从语境、概念和路径三方面的内容阐述了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理解。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总编辑单学刚总编辑在题为《融媒体时代国家中心城市全球形象传播的新路径》的演讲中,为大家分享了融媒体时代全球中心城市国际传播数据的研究成果。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珩教授发表题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新思考》的演讲。王教授从学科协同体系、协同创新体系、传播平台体系等三个层面,对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三大话语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广西大学东盟传媒及中国-东盟区域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易文教授发表《世界格局大变化中的东盟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主题发言。易教授介绍了东盟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并由此对中国对外传播的策略进行了思考。
下午,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国家形象、寰球民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与东盟传播”两大主题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刘卫东教授和罗幸教授分别担任两场主题论坛的主持人,钟新教授和易文教授分别对两场发言进行评议。
在“国家形象、寰球民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论坛中,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事信息与网络舆论系副教授孙亦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及其博士研究生郑琪,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陈东霞分别从军事对外传播、俄罗斯、菲律宾的国家形象传播等方面分享了研究成果。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员刘杰、王孟晴、王昀、徐迪、陈薇分别从传播研究的历史社会学路径、中美两国公众眼中的日本与德国形象、美国公众对中美两国形象的认知比较、中国公众眼中的邻国形象、中国公众对欧洲形象的认知及跨文化归因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个性化国别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立体的展现与分享。
与此同时,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东耀教授,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金强副教授,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慧霞以及广西大学东盟传媒与中国-东盟区域传播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围绕“‘一带一路’与东盟传播”的主题,向参会的专家、学者与与学子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国家形象蓝皮书圆桌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家形象蓝皮书”副主编陈薇主持,与会嘉宾围绕最新出版的《国家形象蓝皮书(2019)》进行评议,并对下一年的蓝皮书选题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创意研讨。唐润华教授、荆学民教授、钟新教授、刘卫东教授等从比较研究、政治维度、情感认知以及学术性、史料性、功效性和方法论的价值体现等方面对蓝皮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罗幸、王珩、翟慧霞、金强等作为蓝皮书的作者代表也参与了研讨。
论坛最后,刘洪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张昆教授向本次论坛的所有来宾、主办单位及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第七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