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Bennett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Cambridge
全文约1620个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报告原文内容可通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本报告研究了全球对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的态度变化。尽管西方民主国家仍然更加坚定地支持美国,一边倒地对中国和俄罗斯持负面看法,但是,在东欧、西非以及亚洲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渐向中国靠拢。本研究报告发现,中国首次超越美国,赢得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好感。
2022年10月20日,英国剑桥大学“民主未来中心”合并了30个全球调查项目的数据,发布了一项民意调查报告。该项目共涉及137个国家,不仅涵盖了高收入的民主国家,还涵盖了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南方国家,覆盖了全世界97%的人口。本文节选原报告部分内容,具体如下:
一、分裂的世界:中国、俄罗斯和西方
当前世界格局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民主国家阵营和以中俄为中心的非西方民主国家阵营。在西方民主国家阵营的1.2亿人口中,四分之三(75%)的人现在对中国持负面看法,87%的人对俄罗斯持负面看法。然而生活在世界其他地区的63亿人口中,情况恰好相反。在这些地区中,70%的人对中国持积极态度,66%的人对俄罗斯持积极态度。
如果世界现在是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争夺全球影响力的空间,那么在这个空间中,各个国家处于什么位置?上图使用137个国家的最新数据提供了一个答案。该图中横轴表示各个国家对美国的积极态度,纵轴表示各个国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积极态度,蓝色连接线表示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倾向,紫色连接线表示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倾向。相比之下,以美国为中心的阵营集团大得多,包括64个国家,而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阵营仅有15个国家。虽然支持国家数量存在差异,但是两大阵营的人口基本相当,支持美国的阵营集团有25亿人口,支持俄罗斯和中国的阵营集团有23亿人口,每个集团人口数占当前世界人口的30%。
下图显示出两大阵营在地理上的差异,中国的支持国家跨越了亚洲大陆的大片地区,穿越俄罗斯、中亚、巴基斯坦和伊朗,美国领导了一个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洋联盟,支持国家横跨海面延伸到欧洲、南美、大洋洲和北太平洋。
二、中国首次超越美国,赢得发展中国家人民好感
中国现在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影响力中超越了美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发展中国家中有62%的人对中国有好感,超过了对美国有好感的人(61%)。尤其是生活在 "一带一路 "倡议所支持国家中的46亿人,其中近三分之二的人对中国持积极看法。
尽管高收入的西方民主国家仍然对中国持消极态度,但是与此同时,非西方民主国家中,公众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积极。伊朗、俄罗斯和阿拉伯海湾周边国家的大多数人都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的支持, 40%的越南人对中国表达了积极看法,这一比例在十年前是18%。中国通过提高其在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的知名度,取代了中国在西方国家声誉中的损失,因此全球对中国的意见中值基本没有改变。
中国能赢得发展中国家支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陷
在发展中国家中,大部分国家都有过被西方殖民的痕迹。本报告发现,发展中国家对西方民主表现的不满程度与他们对中国的积极看法呈正相关,发展中国家认为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陷在于缺乏绩效合法性——即通过提供经济增长、更好的公共服务或法治来赢得公众尊重的能力。
(二)一带一路的经济支持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BRI)的启动,中国已经向147个参与国承诺提供超过40亿美元的资金,为交通项目、港口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而没有西方双边和多边援助所要求的那种条件限制。目前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对中国的看法明显比没有接受援助的国家更加积极(见下图),中国的财政支持和中国的 "软实力 "是相互促进的。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提供了一个中国式的发展模式,而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欧亚、非洲经济体与中国的核心经济联系起来,重塑了经济地理环境。一方面,拉丁美洲、东欧和非洲南部的国家继续依赖西方的投资、援助和出口。另一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将中国作为其主要贸易伙伴。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发展中的亚洲民主国家,例如蒙古国、印度尼西亚或菲律宾的大多数公众对中国持积极态度,而在东欧或拉美等依赖欧洲和美国经济的地区对中国的态度却不那么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