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上午,第五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全球治理·国际舆论·传播战略。来自中国军事科学院、科技部、新华通讯社、国家外文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湖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单位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詹健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
张昆教授致辞
张昆教授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他以“双十一购物潮”开场,引得现场一片欢声。随后张昆教授回溯了十三大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制定的国家战略,提出国家传播战略立足于国家战略,是为国家战略服务的,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或手段。
Part1主题报告
上午的主题报告单元,武汉大学资深教授胡德坤、《科技日报》总编刘亚东、国家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燕研究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新俊、浙江大学教授吴飞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受到热烈好评。
胡德坤教授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胡德坤在会上讲述了从海牙会议看媒体在我国南海维权中的作用,胡德坤教授总结道,要利用媒体开展公共外交,提升国际话语权是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
刘亚东总编
《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向大家分享了他对国家战略传播与主流媒体能力建设的看法,他提出在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过程中各媒体应该合唱,而不是齐唱。因为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能激发情感共鸣。
陈燕研究员
国家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燕研究员分析了当前全球传播秩序的现状,指出中国已在全球传播秩序中具有独特地位,但西方国家仍占据全球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制高点,最后她建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根据公平性、包容性、普惠性的全球传播新秩序。
王新俊研究员
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所王新俊研究员提出现如今世界形势具有五大特点:大发展、大危机、大挑战、大变革、大建构。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他认为要以中国智慧改善全球治理,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种符合人类发展的中国智慧。
吴飞教授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吴飞教授对当前国际传播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他说道,“国际传播的理念是维护国家利益,如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而忽略了国际传播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换言之,现实的功利目标超越理想化目标。”
Part2圆桌论坛
在上午的圆桌论坛上,来自国家外文局、华中科技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影视研究中心、广西艺术学院等单位的8位学者专家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传播新秩序”的主题展开了发言。
Part3主题报告
下午的主题报告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姚曦教授主持。长江学者刘鸿武教授、首席研究员唐润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钟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舒咏平教授和张明新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现场反响热烈。
刘鸿武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就如何在中非间建构双向互动平衡的国际传播关系提出建议:以学科建设为主体、以智库服务为功用、以媒体传播为手段建构互助合作的中非关系。
唐润华教授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种外交战略,更是一种新的天下观、世界观和历史观,是一种新型的文明观,中国已进入新时代,而新时代需要新的国际传播新思维。
钟新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新通过对“新闻茶座”的个案研究发现,为驻华记者搭建一种新型信息获取平台是“借嘴说话”的重要一环。
舒咏平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舒咏平教授从品牌传播的角度讲述了国家战略传播的终极导向是实现国家品牌传播。对于新闻传播学科来说,国家品牌传播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张明新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明新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基于第3轮(2016-2017)“中美公众世界观念调查”数据获得的分析成果。他通过详实的数据论证了美国民众对“中国崛起”和中美关系的认知。
Part4圆桌论坛
下午的圆桌论坛由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予敏教授主持。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及陕西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参与了以“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为主题的讨论。
最后,第五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李卫东的总结发言中落下帷幕。李卫东副教授还向与会嘉宾发出邀约,希望明年湖北再见。
此次大会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