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曾挂职任湖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电视频道总监助理(2011.9-2012.9),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青年访问学者(2011年)。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风险传播;人工智能与新媒体;应急传播与社会治理
著作出版:
(1) 《视听新媒体导论》(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2) 《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独著),学习出版社,2013年;
(3)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
(4)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研究》(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5) 《新闻理论纲要》(参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主持项目:
(1) 教育部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智能传播研究》课程内容建设研究”(202101098008);
(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委托项目“长江云数据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2021年);
(3)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老龄化的风险议题、媒介话语转型与‘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研究”(17AW009);
(4)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的视角”(11FXW005);
(5)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风险社会与媒体的生态文明传播研究”(08CXW008);
(6) 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硕士学位课程《智能传播研究》案例库建设研究”(YY202009)(2021.04);
(7)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智能传播研究》建设(2021.04);
(8) 2020年主持建设入选湖北省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
(9) 2020年度湖北省委宣传部-华中科技大学部校共建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智能传播的风险应对:基于治理视角的案例研究”(2020B03);
(10) 2020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创新重大及交叉项目“智能传播的新‘社会能见度’控制及其风险治理研究”(2020WKZDJC003);
(11) 2020年主持湖北省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广播电视学,2019);
(12) 2018年,主持湖北省“荆楚卓越新闻人才”(“广播电视学”专业)协同育人计划建设项目;
(13) 2011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项目“新媒体背景下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公众心理与电视引导研究”(GD1173);
(14)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ECT-13-0224);
研究论文:
(1) 《智能传播的“新社会能见度”控制:要素、机制及其风险》,《现代传播》,2021年第9期。
(2) 《环境议题的“能见度”之变与电视话语建构——以央视<新闻调查>(2000-2019)为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3) 《智能传播的算法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6月。【《新华文摘》2020年第18期论点摘编】
(4) 《论智能传播“算法神话”的多元建构》,《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年第1期。
(5) 《基于技术与文化赋能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建构》,《电视研究》,2020年第1期。
(6) 《风险的凝视:儿童受难图、可见性生产及其视觉政治》,《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7) 《解构智能传播的数据神话:算法偏见的成因与风险治理路径》,《现代传播》,2019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
(8) 《“积极老龄化”的的电视话语:新社会风险、可见性与老人形象建构》,《中国新闻传播研究》(CSSCI集刊),2019年第4期。
(9) 《流动社会的智能新媒介、移动连接与个人隐私——雷蒙德•威廉斯“流动的藏私” 理论再阐释》,《现代传播》,201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10) 《智能媒体:传媒业态、形态与生态的重构及其反思》,《视听界》,2019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18期全文转载】
(11) 《声音的政治:国家、市场与技术视域下的话筒工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12) 《论纪录片再现风险的知识政治》,《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7年第2期。
(13) 《技术赋能与媒介创新:5G时代视听内容生产与数字审美》,《电视研究》,2019年第4期。
(14) 《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技术风险与信息伦理》,《文化与传播研究》(2018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15) 《计算传播学视角下短视频的类型化推荐及其优化策略》,《电视研究》,2018年第12期。
(16) 《智能时代的视听传播人才培养》,《青年记者》,2018年第25期(8月上)【《中国广播》2018年第12期转载】。
(17) 《智能传播的风险治理:技术创新观与人文价值观的平衡》,《青年记者》,2018年第22期(9月上)。
(18) 《环境传播视域下绿色广告、“漂绿”修辞及其意识形态批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1期。
(19) 《纪录片中的“老龄化中国”:媒介能见度与老人形象的影像建构》,《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
(20) 《论“风险社会”环境传播的媒体功能》,《决策与信息》,2018年第7期。
(21) 《环境传播中的风险修辞:“委婉语”的批判性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5期。
(22)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环境形象建构——以<纽约时报>“气候变化”风险报道(2000-2009)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4期。
(23) 《论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绿色镜像”与风险治理》,《现代传播》,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