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球民意大数据与国家形象

王昀

作者: 时间:2022-08-18 浏览:

王昀,副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新闻传播学院访问学者,湖北省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人,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社交媒体与政治传播研究,围绕社交媒体及公共领域发展、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信息流动,重点关注媒介生产的传播政治经济效应、线上亚文化秩序以及新传播技术衍生的文化公共性问题。出版著作《理解新媒介:线上内容生产与公共性文化》、译著《纸知识:关于文档的媒介历史》,成果多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新华文摘观点摘编,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及各类学会奖多项。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社交网络中的媒体间互动关系: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分析》,《传播与社会学刊》,2019年(总)第50期,第159-186页。

2.《迈向全球治理语境的国家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互文叙事模型》,《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年第7期,第17-32页。

3. How Does Social Media Change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Fragmentized Public Sphere,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17, 34(3), 694-704.

4.《礼物、娱乐及群体交往:网络视频文化的公共性考察》,《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9期,第61-78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7年12期全文转载)。

5. 《“日常的我们”:自媒体生产的社群化动力及其可持续性反思》,《现代传播》2019年第1期,第152-157页。

6. 《另类公共领域?线上游戏社区之检视》,《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8期,第47-66页。

7. 《打卡景点的网红化生成:基于短视频环境下用户日常实践之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21年第2期,第105-110页。

8.《新闻接触对中国青少年公共议题关注的影响——基于政治知识的中介效应考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第122-131页。

9. 《本土化方法革新:一种认知传播视角的回应》,《现代传播》2016年第5期,第14-20页。

10. 《基层:再现与终结的底层映像——“走转改”新闻实践中的基层报道》,《新闻大学》2015年第4期,第51-59页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1. 《华夏舆论传播的概念、历史、形态及特征探析》,《现代传播》2016年第3期,第32-40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

12. 《“可计算”的迷思:计算导向的新闻生产及其公共性效应》,《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1期,第23-31页。

13. 《公共领域作为一种风险结构:线上治理、现实困境及其研究方法》,《人文杂志》2018年第2期,第119-128页(《新华文摘》网络版2018年第13期全文转载)。

14.《新媒介研究拐点:人工智能时代传播学的现貌与反思》,《编辑之友》2018年第2期,第60-66页。

15. 《风险社会治理中的政府信任:一种风险感知的解释框架》,《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第229-239页。

16. 《线上新闻的全球地理想象:新华网国际新闻之检视》,《当代传播》2016年第5期,第14-20页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7年第1期转载)。

17. 《触碰隐匿之声:舆情认知、大数据治理及经验反思》,《编辑之友》2016年第12期,第5-10页(CSSCI期刊)。

18. 《转向“关系”的视角:线上抗争的扩散结构分析》,《浙江学刊》2014年第6期,第199-207页 (CSSCI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上一篇:徐迪
下一篇:王一鸣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56249

邮箱:lbdncs@hust.edu.cn

邮编:430074

网站总访问量:

© Copyright 2015 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