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整版专题文章 多位专家高度评价华中科大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的民调成果

作者: 时间:2019-08-31 浏览:

6A78B

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与人民日报社人民智库联合出品的《中美两国公众的世界观念与国家印象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9年6月30日在武汉发布以后,引发国内外上百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转载,并成为学术界、政策界等研判国内外形势、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数据支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28日第8版以《加强对外传播 促进民心相通》为题,以整版的篇幅刊载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四位从事国家传播战略研究的资深学者,就调查报告的重大意义、实施路径、研究方法等进行评述,并就该民调的进一步完善与开展提出建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杨魁教授在《秉持世界观念开展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报告》不仅从中美公众双方的大国观、美/中国观、邻国/亚洲观、欧洲观、国际事务观和国家认同观等描绘了当代中美社会的世界观念图景,同时还展现了中美两国普通公众关于对方国家的信息接触及其国家形象的认知。该项调查已经持续四年,充分体现出一种战略格局、国际眼光和学术定力,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系统工程。杨魁教授从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品牌影响力、专业规范性等角度对《报告》予以了高度评价,并从目标细化、成果升华、学术平台构建等角度提出了诸多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钟新教授在《国际公众世界观念调查的意义与路径》一文中指出,《报告》从地域看,涉及了本国、对方国家、邻国、亚洲、欧洲等世界重要区域;从议题看,涉及了大国地位、国际事务、国家认同、国家实力、好感度、重要国际关系等重要主题,内容相当丰富,为国际公众世界观念调查搭建了良好的框架。钟新教授还建议,《报告》可以从议题、时间、空间等三个角度出发建立起自身的分析维度,具体来说,适当增加对重要议题的历史看法,有助于国际公众认识现状产生的原因和改善现状的基础;适当增加愿景指标,增加个人责任与贡献,有助于动员国际公众参与全球治理。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薛可教授在《中美两国公众世界观念调查报告的意义与启示》一文中,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高度肯定了《报告》的学术创新价值。同时,薛可教授还认为,《报告》的启示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中国对美国的关注和认知远超过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和认知;其次,中国公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兴趣更高,侧面反映了中国公众开拓视野、乐于学习的良好心态和作风;最后,中美两国对第三国的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三个启示,也对我们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带来了新的学术挑战。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毓强教授在《人类沟通视阈下的国际民意调查:角色与责任》一文中指出,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以沟通来化解文明、文化、国别意识形态带来的误解与障碍,是全球治理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传播需要超越美国经验功能主义的学术话语藩篱,致力于建立“民心相通”的跨文化沟通体系,这也是学术型智库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具备丰富的理论资源、可以对数据展开严谨精细的分析、可以强化政策建议与数据的关联性等等,这对我院进一步的工作带来了启发。


如今,我院正在筹备新一轮的世界观念调查“寰球民意指数调查”,并将逐步完善调查的思路与方法,逐步提高调查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力求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传播技术日渐进步、全球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为实现良好的全球性沟通做出学术努力。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56249

邮箱:lbdncs@hust.edu.cn

邮编:430074

网站总访问量:

© Copyright 2015 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中科技大学